我先不说结论, 讲一个我的推理过程。 我推理的前提是最后日向报道的时间是明治12年12月。(新星出版社日期可能翻译有误)

首先是第三个办法的动机。 在他自己的《备忘录》里, 雄吾提到他不想只保全自己。他想为粂太郎、甚平因为此事被牵连而无家可归,流落街头谢罪。就雄吾的性格而言, 我不觉得他是容易被激怒, 坚决要复仇的人。而且他居然可以换位思考体谅塚村:“然则彼对余之憎恶,毋宁证明其对妻用情之深,此点亦值得原谅”。第二个办法他想对峙塚村,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清白。 所以第三方法基本的目的大概是让朋友和恩人的损失极小化,如果能证明自己清白最好。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杀了塚村或者用刺杀陷害他。我觉得这不是他的目的, 也不能解决他的朋友的问题, 同时也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,为什么有两个人奔走收购纸币。

第二,我们来看一下文章中一个矛盾的地方。 策划在收到田中家纸钞的时候,说“全部都像昨田刚印刷出来般崭新”。 再回忆一下,在货币发行的时候,大家嗤之以鼻。战后视纸币为垃圾。 在他们奔走收币的时候,其他人从壁橱深处,老鼠窝,玩具箱,塌塌米底下寻找纸币。所以田中家有没有理由从发币开始就认真收藏西乡纸币。除非他有收藏兴趣, 除非他预料到西乡纸币会被收购。 但是所为转乱时期的乡民, 我觉得这两种可能性都很小。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, 田中得到这崭新的刚印刷出来的纸币, 是在明治12年,也就是雄吾被陷害之后。 雄吾的第三个方法就是找田中一起去造币厂造新币。

为什么这条路可行?田中家在宫崎,距离造币厂很近。同时田中又是雄吾幼时玩伴,可能为数不多可以信得过的人之一。 作者在文中提到: “贼军制造假钞纸币多达二十四万余圆,其中,有十四万流通市面,剩下十万无法使用,只能成堆放着”,“剩下十万无法使用”可能是因为印刷厂所在的宫崎已岌岌可危,不得不撤退之故”。当时的情况只是撤退而已,材料和工具应该都还在造币厂。 仅仅两年的时间被拆的可能性也很小。 雄吾知道怎么造币也知道有10万还没有做完呢, 所以他回造纸厂从新把这10万块的纸币做完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田中会有崭新的刚作出的纸币,此时战乱结束,生活稳定, 要留几张做为纪念也不为过。

田中参与了第三个办法的另一个依据是 “就是被撕毁的原文中必然有什么不便让别人看到的内容,因此保存者才会刻意撕毁吧”。 因为自己参与其中, 不想被人知道才撕掉。如果是因为庇护好友撕掉也不是不可能, 只是没有必要, 毕竟雄吾自己都写出来了, 也不怕被人知道。

接下来解释为什么造新币可以实现第一段讲的动机: 让朋友和恩人的损失极小化。 很显然, 新币多了,他们是可以趁卖掉的,这样只要用一半的回收价卖掉就可以回本了。 哪怕不能收回所有的本钱,也是可以让损失极小化。

前面说了雄吾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复仇塚村,但是他造币这个行为(也许不经意的)牵扯到了塚村, 让他不得不在官长销声匿迹。 当时粂太郎分析为什么国家不收购西乡纸币,原因之一是贼军的纸币, 还有一个可能, 是“庞大的战争支出使得国库没有多余的预算吧” 。当时国家已经跟银行借钱,加印纸币。而且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。那雄吾加印的十万西乡纸币流入市场,会对宫崎地区的通膨造成一些影响。 于是引起了大藏省注意, 因为大藏省是中央财政机关。 塚村在大藏省的头号能人, 所以不能脱掉关系。 那么这件事怎么影响到塚村,让他销声匿迹呢。 大藏省如果发现了塚村与雄吾的关系,那塚村多多少少会有牵连。 同时(按照松本清张在其他小说里的思路)做为年轻的政客,即便没有牵连,他也有可能会被大藏省推出来做替罪羊。

最后“两人脸色大变、四处狂奔,急着收购西乡纸币的身影”是谁。 这两个人用排除法不会是12月前收币的人-不会是粂太郎、甚平, 雄吾。他们只会知道自己被陷害,脸色大变, 停止收币。那就有可能是塚村和季乃这两个12月之前没有参与收币的。

所以总结一下第三个方法就是雄吾回宫崎,与粂太郎、甚平,田中一起造币。放入市场收回本金。造成宫崎通膨严重,引起来大藏省注意。大藏省注意到塚村与雄吾的关系,并把塚村推出来做替罪羊,让他自己去收拾烂摊子。塚村为了仕途不得不自己赶去宫崎消化西乡纸币,争取减少损失,季乃嫁夫随夫一起去了。所以才会脸色大变、四处狂奔,急着收购西乡纸币。事件缓解之后,塚村发现自己早已被大藏省除名,从此销声匿迹。